新聞

2022年1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粉嶺救恩書院 - 2022年11月
優秀校本設計 學生主動.主導.主理 啟發星級學習體驗
粉嶺救恩書院為香港推動自主學習的領頭先鋒,教學團隊秉持辦學理念,堅信「每個孩子都有尊嚴、每個孩子都可教導、每個孩子都可成功」,十年前已着手改變教學模式,是首批推行自主學習的楷模學校。邱潔瑩校長持續引領學校與時並進,優化校本課程,豐富英文教學元素,務求令學與教更見成效。為裝備學生應付未來社會需要,培育具國際視野的人才,邱校長帶領教學團隊革新校內英文教育,增聘多位外籍英語老師,銳意打造有利沉浸學習的語文環境。
自主學習 學習自主
早於2012年,學校已率先引進自主學習,為學生建立良好學習習慣,塑造校內自學風氣。「自主學習」強調學生為學習的「主導者」,而老師為「促進者」,將擔任「導學」的角色,協助學生訂立個人學習目標與計畫,讓其學會評鑑學習表現,了解個人長處,並妥善管理時間,從而築成適切的學習環境。教學團隊不單會為學生分析每個課題的學習重點及難點,亦重視學生回饋,讓其能夠主導課堂,主理所學,建立「自學」、「共學」和「互學」的正面學習環境。因此,學校於上午設立5節課堂,每節課為50分鐘,下午則進行反思備課節,讓學生有充足時間整理所學,鞏固知識,自行調整學習計劃。憑藉出色的教學,校內多位老師獲頒「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」,成果纍纍。
自主學習3部曲
課前備課—主動學習
課堂參與—主導所學
課後反思—主理所學
ENG-LISH教學理念 重視投入與知識擁有感
邱校長與教學團隊在英語教學上,將「ENGLISH」分拆成「ENG」(Engage 吸引)和「LISH」(Establish確立),深信適切而吸引的教材和生活化的學習情境,能讓學生從實踐中高效學習,建立學習外語的動機和自信。打好紮實的英語基礎後,學生便可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活用英語,體驗英語作為溝通工具的重要性,確立兩文三語的自信與能力。「我們將『Engage』和『Establish』視為英語教學的願景和教學理念,希望在學習歷程上為同學締造成功經歷,並化成他們不懈向學的原動力。」邱校長說道。
校本課程全面 L.R.C三柱鼎立
學校重視英語課程規劃,力圖以學生為本(Learner-centred),建立閱讀(Reading)興趣,培育自信(Confidence)且具國際視野的未來精英。在課程改革上,學校過去2年一直與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及史丹福大學合作,在專業學者的支援和指導下創新課程,並在校本教材上加設生活化題材,提高學習趣味和動機。英文科謝碧雲主任解釋:「教學團隊會重寫教科書文章,並於教材和考卷也加入生活化的命題和同學熟悉的人物,如過去老師曾將教材的故事主角改為熟悉的老師,增加學習的趣味性。」
所謂「閱讀為學習之師」,學校一直努力培養校內閱讀風氣,除設立早上靈修時間(POWER time),鼓勵學生進行跨課程閱讀,每周亦會進行閱讀分享會,並能透過校本紀錄冊中的英語句式,學習與人分享心愛圖書,亦有助鍛鍊演說能力。各科老師亦與圖書館合作推動「策略性閲讀計劃」,由各科任老師按照學生能力與課程內容,為其挑選適合圖書,鼓勵將不同學科的詞語和知識聯繫共通,建立廣闊的知識庫藏,建立學習擁有感。
增設Language Support 初中打好對答基礎
愉悅而自信的學習歷程能夠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英文基礎,故此校內初中課程以「打破學生對英語的恐懼」為目標,希望扭轉學生昔日的挫敗,重新搭建學習自信。教學團隊將「校本拼音課程」納入中一級英語課程,教授英語拼音方法:先分辨詞彙的響音,分成發音詞組,進而嘗試拼出讀音,再結合朗讀訓練,同時鼓勵大聲朗讀英語文章,以改變遇見艱深字詞就放棄的態度,建立聽說英語的第一步。外籍英語老師亦會恆常舉行「英語社評朗讀計劃」,每週帶領全校學生朗讀英文社評,示範朗讀技巧,糾正錯誤發音,把英文學習與生活扣連起來,全方位提升英語的讀、寫、聽、說能力。
黃華駿副校長指出:「除常規英文課堂外,老師於『初中英語時段』會設計不同的學習體驗,通過增加同學接觸英語的機會,增潤閱讀、聆聽及寫作技巧,奠定良好英語基礎。而在常規課程上,老師也會與同學以英語進行課堂討論,一同建構『互學』、『共學』空間,針對能力稍弱的學生,學校在教材中特別增設支援材料(Language Support),列舉課題相關的詞庫和句式作為參考,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掌握英語問答的基礎,勇敢以全英語進行課上交流。」不少老師會將相關支援材料(Language Support)化成課室布置,讓英語元素深入校園環境,在潛移默化下能將英語常用詞彙內化,從而打好英語答問的基礎。
重視師資 教育法精益求精
老師作為自主學習的促進者,其教育信念與教學質素尤其重要,學校因而十分關注師資培訓,老師不單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及教學技巧,同時亦會持續進修;部分老師更親赴世界各地進行教學交流,將出色的教學法引進學校。去年,不少老師在疫情下仍努力不懈,持續進修,報讀多個教學課程,更與哈佛大學合作進行專題研究,研究教學方法與成效。辦學團體「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」更設立「粉嶺救恩書院——優質教育培訓基金」,以協助學校舉行教與學研討會,提升教學水平,優化師資。
邱校長談起其教學團隊,不禁點頭稱善,表示教學團隊對教學富有熱誠,摒棄傳統的教學,貫徹校內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角色。例如為增加課堂討論氣氛,老師會請學生將答案寫到黑板上,再請全班學生一同修正討論,藉此深化所學,避免日後犯上同樣錯誤。此外,老師亦引入大學教學模式,將「小組專題研習」融入日常教學,邀請學生分組就不同課題進行研討,在過程中,學生依循自主學習的步驟,進行分工合作,同步搜集資訊,進行備課,再製作報告,學習匯報知識,既讓學生主導學習,亦能提升學習效能,藉以培養解難能力與合作性。
增聘多位外籍老師 沉浸式跨科英語學習
為令學生明白英文並非單獨學科,而是「學會學習」的重要工具,學校近年嘗試改變教學語言,將科學科改以英語授課,並在部分學科加入英語學習元素,豐富學生的英文詞彙,伸延學習。英文科亦與不同學科合作,籌辦跨學科活動,以貫通各科知識,促進英語學習。例如過去便曾設立「East meets West」(當東方遇上西方)初中選修課程,由外籍英語老師引領學生分享家鄉的傳統文化,深入飲食、舞蹈、文學、節慶風俗等內容,讓學生一邊學英文,一邊交流文化,拓展國際視野。
而且,為打造沉浸英語學習環境,學校近年亦增聘多位外籍英語老師,並安排他們一同參與英語會話課堂,大幅增加學生的英語會話時間。英文科謝碧雲主任指,學校刻意聘請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英語老師,讓學生能透過與多國老師交流,熟習不同英語口音,加強聆聽能力,並在日常授課和對話交流中掌握英語正確口音,建立自信流利的英語會話能力。
與外界機構合作 走出課室感受世界
教學團隊深諳學生要學好英語,單靠課堂上的經營和學習課時始終有限,因此積極與外界機構合作,籌備豐富英語活動,為學生提供不同學習機遇。黃副校長指出:「學校多年來一直參與香港電台Teen Time Radio節目和Open Space節目,讓同學試當唱片騎師,在大氣電波中以英語抒發對社會議題的意見。」此外,學校於疫情前每年亦會籌辦海外文化交流團,如曾與「加拿大中國文化教育協會」推行「世界教室:加拿大文化及英語夏令營」,帶領學生遠赴加國學習英語,感受異國文化,並與當地學生及住宿家庭進行友誼交流,增強其英語運用的信心及技巧。
學校過去亦曾參與國際高中公開演說比賽「Take the lead」,更有學生因其出色表現獲挑選親赴加拿大進行決賽,大開眼界。在疫情影響下,為助學生打開世界之窗,學校改以線上活動,邀請任職《National Geographic》的外籍攝影記者於線上分享相片故事與新聞工作心得,拓寬學生的眼界。當疫情緩和後,學校更快速恢復交流活動,由校內外籍英語老師率領學生到其家鄉——英國的諾丁漢(Nottingham)進行交流觀光,感受當地特色文化。外籍英語老師透過介紹家鄉與學生建立了更深厚的師生情,學生亦因而降低運用英語的恐懼,放膽與當地外籍人士進行交流。